坚持以研发创新为驱动,坚持四大平台沉淀技术,坚持聚焦临床急需,洞悉医患需求,坚持创新及高壁垒制剂双驱动发展。
全球前十位死亡原因中,呼吸系统疾病排名第三,连续17年位居中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四位,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2023年,全球吸入制剂市场规模约6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350亿元,其中进口依赖度达到约70%,国产替代尚有巨大缺口。
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有人数达1242万,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人数高达177万,已成为中国居民排名第1位的死亡原因。脑卒中发病迅速,现有主要溶栓药物的治疗时间窗仅适用于少部分患者,使得溶栓药物占整个抗血栓药物市场比重较低,临床应用存在较大缺口。
我国住院手术人次由2015年的近4000万人次增长到2022年的约8000万人次。现有麻醉镇静药物存在多种临床问题,临床上急需理想的麻醉镇静药物。此外,缺少专门针对3个月至11岁儿童日间手术检查、操作前的镇静、催眠药物,存在巨大市场需求。
中毒、过敏、癫痫等适应症,目前多需要到医院诊治,存在错过最佳治疗期的风险,临床急需快速便捷的给药方式以达到理想临床治疗效果。
经口吸入制剂是指原料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合适介质中,以气溶胶或蒸气的形式递送至肺部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液体或固体制剂。吸入制剂目前是抗病毒感染、哮喘、COPD、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等呼吸道疾病的较佳给药方式。
鼻内给药是一种通过鼻子吸入药物的给药途径。它可以是局部给药或全身给药的一种形式,因此鼻内递送的药物分子既可以产生纯粹的局部药效,也可能进入系统循环。因为鼻腔血管丰富,药物易于吸收,而且避免了肝脏的首过代谢和消化道酶促降解,因此鼻内给药具有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另外,鼻子到大脑的通路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药物递送通路,可以替代其他递送大分子的途径(例如注射给药的多肽和蛋白分子)
系指固体微粉化原料药物单独或与合适载体混合后,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吸人雾化药物至肺部的制剂,分为胶囊型、泡囊型或贮库型。
经过肌肉、皮下、静脉等注射方式递送药物。主要包括长效注射剂、纳米制剂、脂质体、微球等复杂注射剂。
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更好的售后服务
立即咨询